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却让人由衷地敬佩;他并无惊天的壮举,却令人为之感动不已;他也没有鹊起的声名,却有很多人为他点赞……
仇武新,一名平凡而普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参加工作37年来,一直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最基层的乡镇防疫专干做起,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执着追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业务过硬的“带头人”
仇武新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深知疾病对广大农民的威胁,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健康卫士、一名守护老百姓健康的“捍卫者”,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学医。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衡阳县最偏远的金溪区任防疫专干,开始了长达37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后,他深感自己医学知识的贫乏,始终把学习业务、提高工作本领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自学预防医学业务,与时俱进地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知识、新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从刚毕业时的“半桶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业务骨干。
1986年,仇武新凭着过硬的业务技术,被调到衡阳县防疫站,先后从事急性传染病防控、慢性病与地方病防控、免疫规划、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等业务工作,通过多岗位的磨砺锻炼和多年的潜心钻研,他逐渐成长为全县著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家。自1999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先后牵头实施了健康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疾控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控中心等级评审项目、HPV疫苗临床研究等重大项目,亲身经历了抗击非典、消灭脊髓灰质炎、结核病控制、免疫规划、创建卫生城市、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重大传染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撰写并在国家、省、市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走上领导岗位20年来,他分管过全中心所有的业务科室和业务工作,全中心所有的重大项目都倾注了他辛勤的劳动汗水。
几十年如一日,仇武新不仅自己地刻苦钻研,还十分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大力倡导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业务骨干,为提高中心整体业务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单位的年轻同事都由衷地说:“仇书记不仅是一个好领导,还是我们的好师父,更是名副其实的业务带头人。”
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较强的时间性、季节性,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无法像其它医务人员一样,“朝九晚五八小时”。参加工作37年来,仇武新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但只要是分配给他的工作,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而且总有那么一股拼命精神。
1985年,仇武新在金溪区任防疫专干,一个雨天,他骑着自行车从金溪下乡去溪江,由于泥沙路打滑,连人带车摔到山坡下,手臂被划开一个口子,但他丝毫没当回事,爬起来冒着雨继续走,直到工作完成才回去处理伤口。直到现在他的手上还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在金溪区的4年多时间,他靠着一辆旧自行车和自己的双脚,跑遍了当地的62个村。累了,一片草坪就能休息;渴了,一捧山泉水就能对付,手电雨伞随身带,风里来、雨里去,走了多少公里路,磨破了多少双胶鞋,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时间和岁月,却见证着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调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后,仇武新更忙了,每天地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几乎很少有休息日,有时半夜甚至凌晨还得加班加点。特别是出现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风雨交加,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坚持工作在乡村第一线。几十年来,他不知多少次在办公室忙得忘记了吃饭,不知多少次在家门口经过而不入,不知多少次半夜接到电话立即出发。他写过的文字到底有多少行、多少字,描绘的疫情监测曲线到底有多少条、多少页,服务过的群众到底有多少户、多少人……没有人统计过,包括他自己。
1999年农历正月初三晚上8点左右,仇武新正在值班,突然接到洪市镇打来电话,报告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他二话不说,立即披上一件外套,迅速带队前去处理,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晚上11点多才完成处置工作乘车返回。途中,由于车灯出现问题,车辆猛然撞到山坡上,他的头狠狠地砸到挡风玻璃上,当时血流如注、疼痛难忍,回到县人民医院缝合了20多针。处理伤口后,领导让他修养一段时间,可是他一到正月初七就带伤上班,大家都说他是“工作狂”“老黄牛”,可他却一笑置之,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理所当然。
在仇武新30多年的疾控工作生涯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不胜枚举。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忙起工作来总是不知疲倦,也总是顾不上家,妻子说起他,有点自豪,也有点无奈:“老仇不管在哪个岗位都有做不完的事,这一百多斤算是卖给单位了。”可用仇武新的话说,“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正是由于他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中心的干部职工在他的带领下,用爱心、责任心捍卫着老百姓的健康,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仇武新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考上卫校的时候,他就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守护和捍卫一方百姓的健康。
每当看到一些老百姓对于疾病重治疗、轻预防,造成可防可控的疾病发生,本来花小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花了大钱,有的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时候,仇武新的心总会被深深刺痛着。他无数次地想: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学医到底为了什么?而作为一个疾控工作者,我又究竟能干点什么呢?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得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为了改变广大群众“轻预防”的思想,他又投身到了健康教育的钻研和实践中。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坚持每年都抽出时间到各机关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巡讲,经常与乡村医生及同事们一道,走村串户,讲科学、讲道理、讲案例,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建立健康行为。即使是2016年,他分管全中心的业务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仍然抽出时间在全县的县属中学进行了6天的巡讲。因为他深知:如果不改变落后的思想认识,不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平时不预防,小病不早治,等到病魔缠身的时候,再好的医生和药品也无济于事,受苦受痛的还是老百姓。
2006年,是仇武新分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第二年。看到一些来自农村的贫困结核病人,虽然能够免费领取和服用结核病治疗药品,但还是因为承担不起辅助检查、辅助药品等辅助诊疗费而耽误治疗,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反复调研,想到了一个点子:能不能将结核病人辅助诊疗费列入新农合报销范畴?平时不太敢也不会主动找领导的他,为了农村结核病人的健康和利益,多方奔走、大声疾呼,三番五次地向各级领导汇报、反映、建议,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在他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9月,衡阳县在全省率先将结核病人辅助诊疗费用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门诊报销范畴,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结核病患者就诊的困难,这一方案经实践验证后,逐步在全省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天道酬勤,仇武新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令人惊羡的成绩和接踵而至的荣誉。三十多年来,他牵头组织的全国健康教育项目工作现场会在衡阳县成功召开,迎来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现场指导;牵头主导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达标创建在全市第一个经省评审通过;牵头实施的HPV疫苗临床研究,工作效率在全国4省7县中遥遥领先……而他本人,多次由县人民政府给予立功嘉奖,先后被评为“八五时期全国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健康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先进个人”“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个人”“结核病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疫苗临床研究工作先进个人”……面对这些,仇武新显得十分平静而坦然,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他的内心始终只有一个越来越坚定的信念: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