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健康主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湘潭市疾控中心发布蘑菇中毒预警公告 美味的野生蘑菇,你还敢吃吗?

2017-06-20 16:50:51 信息来源:本站 点击量:5557
(通讯员 黄艳)野蘑菇美味,但小心有毒!进入6月,我市雨水丰沛,又到了野生蘑菇疯长的季节,近半个月来,湘潭县云湖桥镇、射埠镇、谭家山镇、石潭镇,雨湖区鹤龄镇、响水乡等地相继发生7起蘑菇中毒事件,蘑菇中毒人数达到27人!
毒蘑菇(又称毒蕈)中含有毒素,人食用毒蘑菇后,毒素会很快地进入人体血液中,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中毒。误食毒蘑菇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产生幻觉等症状,严重的将造成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6~9月,正式蘑菇生长的旺盛时期,湘潭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毒蘑菇没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很难辨别,市民千万不要贪是美味送了性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尚无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唯一办法就是早治疗。
 
大青褶伞
 
  如何识别毒蘑菇呢?
  民间传说的分辨部分毒蘑菇的方法如:菌柄上同时有菌环和菌托,菌褶剖面为逆两侧形的蘑菇多数有毒,颜色鲜艳的都是有毒等,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
  食用毒蘑菇有哪些中毒类型呢?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常见的有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4个类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2小时,表现为无力、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上腹部为主),体温不高,病程一般2—3天,很少死亡。常见的毒蘑菇有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引起的中毒。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6小时,除有一般胃肠类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流诞、流泪、大量出汗、脉缓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常见于毒蝇伞、丝盖伞、杯伞、豹斑毒伞、裸盖伞、花褶伞、桔黄裸伞等引起的中毒。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急性溶血表现,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天,病死率低。常见于鹿花伞引起的中毒。
  肝肾损害型:潜伏期10—30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为最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病程一般2—3周,病死率高。常见于白毒伞、鳞柄白毒伞、褐鳞小伞、秋生盔孢伞等引起的中毒。
  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如何处理?
  1.催吐、洗胃、导泻
  神志清醒者及时催吐,尽快给予洗胃,洗胃后成人灌入活性炭,吸附30~60分钟后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
  2.对症与支持治疗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有肝损害者给予保肝支持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急性溶血、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心肌炎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其应用原则是早期、短程(一般3~5天)、大剂量。出血明显者宜输新鲜血或血浆、补充必需的凝血因子。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
  3.解毒剂治疗
  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出现胆碱能症状者应早期使用。
  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钠)对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有一定疗效。细胞色素C可降低毒素与蛋白结合,加速毒素清除。
  4.透析疗法
  适用于危重症肾衰竭者,或对大多数毒蕈生物碱的清除有一定作用。
  湘潭市疾控中心教您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预防有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自己不要采摘蘑菇食用。毒蘑菇与可食蘑菇一般老百姓很难鉴别,民间的鉴别经验,如在阴暗肮脏处生长的、颜色鲜艳的、形状怪异的、分泌物浓稠易变色的、有辛辣酸涩等怪异气味的蘑菇一般为毒蘑菇等,但不够完善,不够可靠。
  最后提醒大家,要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切记,蘑菇有风险,不要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