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市卫计委牵头,市疾控中心承办,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我市先后启动了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项目、农村结核病防控项目、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等。项目启动以来,受到高校学生、农村居民及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2015年底,湘潭市实现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全覆盖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网络和格局。目前,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项目、农村结核病防控项目正稳步推进。
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疾控系统干部职工将按照年初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既定目标,把各项工作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健康湘潭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走进湘潭市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项目
副市长苏健全给青年志愿者颁发证书并授予绶带
活动背景
自2011年以来,我市新发现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病例、结核病患者出现了逐年增长的势头。高校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艾滋病预防知识匮乏、同性恋人数上升、学校性教育的缺失等原因成为高校艾滋病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
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决定在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和湘潭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开展一系列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与干预活动,提高广大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项目活动由市艾防委、市卫计委主办,由市疾控中心、雨湖区疾控中心、岳塘区疾控中心承办。湘潭市健康教育所、雨湖区卫计局、岳塘区卫计局、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协办。该活动自2016年5月开始,为期一年,将在6所高校内开展一系列防治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
工作目的
(一)提升高校防控意识。
全面提升高等院校对艾滋病流行的整体关注度,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能力,有效改变危险行为,遏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人群中的传播。
(二)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建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疾控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各单位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全面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三)健全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治长效健康宣教机制,常态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伦理道德及警示宣传,降低歧视,确保普通高等院校每班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学时专题讲座或健康教育课。
(四)创新防治工作模式。
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组织参与,探索学生普及教育与重点人群学生针对性强化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经验和做法。
项目实施单位及范围
(一)项目实施单位: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岳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项目范围:
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和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
工作内容
(一)与高等院校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卫生计生部门与6所项目覆盖高校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定期向高校通报校内艾滋病疫情,协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对策与措施。并按照要求严格保护感染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和需求调查
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开放、性行为活跃、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等易感特点,全面调查了解6所项目覆盖高校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态度和行为以及对政府、卫生行政、学校等相关部门工作的期望,研究分析和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于大学生的科学、系统、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艾滋病认知水平,改变自身不良行为, 培养健康的性观念、性行为,降低艾滋病危害。
(三)举办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
针对大一入学新生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主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风险、HIV检测咨询服务、如何识别和规避感染风险、生活技能如有效交流、正确决策、拒绝能力等。并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案例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宣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鼓励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
卫生计生部门加强与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公益类社团的合作,采取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图片展览、预防艾滋病宣传签名墙等多种形式,进行长期、连续、有效的艾滋病系列主题宣传教育;积极支持高校社团申请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项目。
(五)加强高校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
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校校医院或学校周边的医疗机构建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学生提供免费、便捷的咨询检测服务。学校积极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同伴教育等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及时为已感染学生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随访管理,防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为符合条件的学生病人免费提供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相关链接: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求询者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自己对于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必须完全是求询者自己的选择,并且这一过程是完全保密的。VCT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预防性咨询、支持性咨询和特殊需求咨询等。自愿咨询检测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做检测,有些人可能仅仅是接受咨询。凡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中国内地公民凭本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可得到免费的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湘潭设有以下自愿咨询检测点
1、湘潭市疾控中心 地址:湘潭市沿江东路304号 电话:58389517
2、雨湖区疾控中心 地址:湘潭市韶山西路532号 电话:52575923
3、岳塘区疾控中心 地址:岳塘区区政府机关二院内 电话:55568082
4、湘潭县疾控中心 地址:湘潭县海棠路228号 电话:52582060
5、湘乡市疾控中心 地址:湘乡市桑梅西路 电话:56825172
6、韶山市疾控中心 地址:韶山市迎宾路20号 电话:55682076
遏制结核 共享健康
湘潭市农村结核病防控项目简介

农村结核病防控项目在湘潭县射埠镇启动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市农村地区居民结核病发病率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为切实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升结核病综合防治成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在我市农村地区开展一系列结核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
项目由市卫生计生委、湘潭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主办,市疾控中心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湘潭市委承办,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协办。
一、工作目的
(一)提升农村地区防控意识
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对结核病流行的重视度及关注度,提高农村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有效遏制结核病在农村地区的传播蔓延。
(二)健全专业防治体系
健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全面纳入的四级专业防治体系,强化沟通协作,形成专业防治合力。
(三)健全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农村地区全覆盖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倡导科学防治理念,加强警示危害教育,确保全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85%。
(四)探索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加大农村结核病患者发现力度,加强农村居民及相关部门单位综合认知及需求调查,全面掌握防治本底资料,切实落实农村贫困患者精准扶贫政策,提升防治实效。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范围
(一)项目实施单位: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卫生院。
(二)项目范围:以偏远贫困乡镇为重点的全市农村地区。
三、工作内容
(一)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推荐辖区贫困结核病患者,经市、县市区、园区、示范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确定本级精准扶助名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辖区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属地负责原则,逐一深入扶助对象家庭慰问访谈,全力帮助解决当前主要困难。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着力协调医保、民政等部门,提升结核病医疗救治保障力度,扩展医保报销项目,提高报销比例,优化报销程序,落实耐多药肺结核大病救助政策,确保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强化健康宣传教育
建立结核病防治健康宣教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及计划,结合当前农村特点,以学校、网吧、麻将馆、歌舞厅等人群聚集区为重点区域,以学生、青少年、中老年人等易发人群为重点对象,以防治核心信息、惠民政策措施、学校防控职责措施等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大众新型传媒和户外广告,结合各类卫生主题日,通过专题专栏、微信短信、现场活动、健康讲座、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采取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宣教,逐步实现人群、区域和内容的全覆盖。
(三)加强可疑患者筛查
针对农村地区结核病高发流行特点,着力加强对易发人群、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密切接触者等的筛查,掌握农村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结核病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加大患者发现力度,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为完善制定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每个乡镇至少50人的标准,组织辖区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各类高危人群体检筛查,规范做好确诊患者的登记、报告、转诊和管理等工作。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和需求调查
针对农村地区文化水平偏低、卫生习惯偏差、防治知识相对贫乏等特点,着力做好民众及有关部门机构关于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切实有效的结核病防治机制,着力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基层防治能力,规范综合诊疗管理,强化健康宣传教育,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切实降低结核病危害,提升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水平。
相关链接:
结核病介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也可以累及肝、肾、脑、淋巴结等器官。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痰液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人体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否患病主要由吸入结核菌的数量、毒力、人体的抵抗力等多种因素有关。症状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
湘潭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

健康主题公园一角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持续升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我市通过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死因及慢性病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大量前瞻性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网络和格局。
以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带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全面发展。
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切实建设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是落实医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湘潭市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我市雨湖区成功建设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韶山市、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先后成功建设成省级示范区,2015年底湘潭市实现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全覆盖的目标。
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旨在通过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和媒体报道、招募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方式,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至2016年6月30日,全市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包括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等九类)共134家,创建无烟环境109家,招募健康生活指导员927人,在社区(街道、乡镇)进行了600多场次的防控宣讲,做到了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赢得百姓认同。
通过各种卫生日宣传、健康讲座、知识竞赛、制作宣教专题片、媒体报道等有效干预,广泛开辟大众健康教育阵地,使群众多渠道、多途径获取养生、保健、运动知识,并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完善死因及慢病监测,深化细化慢病综合防控内容。
全市通过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畅通转诊转检渠道,实现了慢性病的立体防控。统筹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为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
通过在湘潭市岳塘区开展伤害监测、湘潭县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和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雨湖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等各项专项监测,掌握我市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患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各县市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确定先进理念、拓展防控内涵、提升技术能力、做亮防控特色夯实了基础。
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全市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2016年湘潭市卫生计生委在湘潭市委、市人大、军分区等七家单位建立了健康自助检测点,通过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早期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